广州体育学院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市中轴线上,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创建的体育高校之一,是华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具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体育高等学府,是以体育学为主多学科融合的现代大学。目前在校学生8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研究生1000余人。
学校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国家体育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秉承“德厚学博、文精武杰”的校训,坚持体育特色应用研究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形成了“扬岭南体育文化、助湾区体育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目前有15个教学机构、23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医学等6大学科门类。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运动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国家体育类专业委员会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省级教学名师、国际和国家级裁判等。
广州体育学院2024年3月获批广东省人类运动表现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人类运动表现重点实验室致力于“提升赛时运动表现稳定性”的核心目标,核心职能在于深度融合大数据运动科学模型与运动训练实践,以达成运动训练的最优化效果,并确保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稳定发挥。本实验室的主要特点包括:对运动训练负荷的精确量化、对损伤风险的精确预警以及对赛前和赛时运动员状态能力的有效调控。
在疲劳恢复科技攻关方面,本实验室基于对人类运动表现提升机制的深入研究,结合人体神经科学和新兴IT技术领域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法,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对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状态稳定保障进行客观量化、数据迭代、实时动态监测和调控。
在运动表现提升科技服务方面,本实验室通过无线传感器采集数据、统一数据接口和建设智能分析平台,拟合多维度、多模态的生理、体能数据,实现技战术的动态化评估,并建立训练方案的实时反馈机制,以精准监控和调整运动员的表现状态。
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实验室建设需求,广东省人类运动表现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对象
普通高等院校2024年应届毕业生或具有国家承认的学历、并符合《广东省人类运动表现重点实验室公开招聘岗位一览表》招聘条件的人员。
二、招聘基本条件
(一)报考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6.招聘公告要求的其他条件,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或者技能条件。(详见招聘岗位信息表)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报名参加招聘
1.受过刑事处罚的;
2.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
3.被开除公职的;
4.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薪酬待遇
1.获聘人员纳入博士工作站,根据《广州体育学院博士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进行管理,具体薪酬待遇详见广州体育学院人力资源部网站(https://rsc.gzsport.edu.cn/)“规章制度”一栏的《广州体育学院博士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
2.博士工作站人员出站后择优考核入编。
四、报名
(一)报名时间
公告之日起接受报名,长期招聘,招满即止。
(二)报名方式
实行网络系统实名报考。考生在招聘公告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登录广州体育学院招聘网站(http://zp.gzsport.edu.cn),按提示依次进行注册、个人资料填报、完成报名。每人限报1个岗位。
五、资格审查
我校组织资格审查小组对应聘人员网上提交的材料进行资格初审。资格复审安排在考试前, 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
六、考试
学校成立招聘工作小组,对报名合格人员进行考核。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
七、聘用
报考人员经考试、体检、考察后确定拟聘用人选,并按照规定办理相关入职手续。
八、联系方式
咨询、举报投诉电话(工作日8:00-12:00,14:30-17:00)
招聘工作咨询电话:谢老师 020-38024327(人力资源部)
招聘工作监督电话:020-38026838(纪检监察室)
广州体育学院
2024年11月13日
广东省人类运动表现重点实验室公开招聘岗位一览表
岗位名称 及等级 |
人数 |
专业及代码 |
学历 学位 |
其他要求 |
运动数据人工 智能研究人员 (专业技术十级及以上) |
1 |
人工智能(A08401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0812); 其他相关专业 |
研究生 (博士) |
1.近三年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公认的学术成果2项以上(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发表本专业领域高水平论文等); 2.同等条件下,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优先: ①曾主持省部、国家级课题; ②具备海外留学经验。 |
生物力学研究人员 (专业技术十级及以上) |
1 |
生物医学工程(A0831); 生物工程(A0836); 生物物理学(A071011); 其他相关专业 |
研究生 (博士) |
1.近三年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公认的学术成果2项以上(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发表本专业领域高水平论文等); 2.同等条件下,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优先: ①曾主持省部、国家级课题; ②具备海外留学经验。 |